“访客小蜗牛以为它走过了千山万水,可是实际上,它一直在我的手掌心。”
我们家桌子上来了一位小客人:一只小蜗牛。
估计是随我买的菜被带回来,已经在冰箱里生活了2-3天了。刚刚又随着我拿的梨子一起到了桌子上。
小小的一只,大约三颗米粒儿列起来那么大,但是却格外地精神:从梨子上被发现,掉到桌子上以后,就没有静止过。
我们家两个儿子对它充满了热爱,好奇,围着它看着。在我的允许示意下,老大轻轻地摸了好几下小蜗牛,但是他不允许弟弟摸它,理由是“弟弟现在太小了,如果他太用力了,小蜗牛就会被压扁。”

一会儿以后,老大还让蜗牛爬到了他的手上。当蜗牛爬到他的手掌边的时候,他赶紧用另外一只手去搭桥,所以小蜗牛可以继续在他的另外一只手上向前爬。
老大突然问我,“妈妈,为什么蜗牛一直爬呀?”
我告诉老大,也许因为,它以为它在回家的路上吧,但是妈妈也不确定。
一会儿爸爸过来了,老大盯着蜗牛跟爸爸说,“爸爸,你看,蜗牛它一直爬。它以为它走了好远了,可是它一直都在我的手上爬…”
……
老大说完以后,我观察了好一会儿,那只蜗牛还真的就是向着一个方向不停地爬,契而不舍!
我们常说,努力很重要,努力的方向更重要:小蜗牛的努力方向是没有错的,坚持向一个方向前进。
那么,比努力方向更重要的,就是我们的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了:认知的纬度决定了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否有意义。
这位意外的来客,在爸爸的帮助下,它的家最终被两个孩子安在了我们阳台上的植物丛里。